|
青年理財 留30%薪水做長期投資
ING安泰人壽副總裁李回源則指出,認真工作並適時檢視財富財況,一定會有聚小財必致富的時候。 ING安泰人壽主辦、聯合報協辦的理財講座,正式開講,邀請理財專家告訴消費者如何理財。以下是講座節錄內容: 主持人、聯合報副主任王鴻薇:今年的主題是青年理財,但現場看過去,不少5年級生,可能3、4年級也有,可見理財是每個年齡層都想了解兼掌握的。 報酬15%很貪心了 台灣人投資往往很極端,年輕人應先累積100萬,而非貿然進入股市。 花旗投顧副總裁王進彰:每個人都有發財夢,但不見得有「理財經」,把握投資原則不外三句話:「長期投資、持續投資、資產分散」,不做資產分散,永遠在賠大錢、賺小錢;而要保護自己可以參與市場下個多頭,前提是「你永遠在市場裡」。 根據美國投資市場的經驗,有93%投資人在投資20年後,應該會賺錢,所謂賺錢,就是獲得比本金多的收益。但投資,其實要冒「很大的風險」,把錢放在保守性的資產,相對會全身而退。尤其大部分的投資人都不會在最低點加碼,因為根本不知道市場何時走到低點? 但台灣人的投資往往「很極端」,很多人從現金就直接跳到股市,好像不買股票就跟不上時代。年輕人應該積極沒錯,但應該積極的先去累積到100萬元,而不是貿然進入股市。因為你累積到100萬元後賺錢的機率更大。 有投資人問我,市場跌掉80%,再回來機會大不大?我想前提是,要先搞清楚,市場跌掉多少、你損失多少,回來要多少?例如市場跌了60%,不是回到60%時,你的本金就回來了,而是「市場回到150%」,你才算拿回百分之百的本金。 很多人把自己的投資報酬率,設定在「10%到15%左右」,這其實已經很貪心了,所以急急進入股市,但沒有想過,只把50%的資金放在股市,當股市跌掉50%時,你等於只損失本金的25%,會比一開始就把全部資金壓在股市好的多。 「短線不聚財、滾石不生苔」,在6個月內進進出出,都不算投資,最好半年到一年看一次自己的理財大組合,為自己重新規劃一下,如果投資有收益時,也不要吝於去獲利了結。 價值觀決定理財 投資第一步是認清自己,第二步是認清市場,不做規畫想靠股市致富,真的只能用命好形容。 ING安泰人壽副總裁李回源:理財的行為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,投資都想多賺點錢,這是因為很多人對自己的未來生活都有憧憬,所以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,將決定你的理財價值觀。 談投資,第一步是認清自己,到底要什麼樣的生活?第二步就是認清市場,台灣的投資市場很容易多頭齊張,又很快無量下跌,這種「淺碟」市場,很容易造成風險過高;外界也批評,台灣市場暗藏有過多的內線交易,也會造成股價漲跌完全沒有道理;同時台股,又常在外資主導,看看過去的經驗,如果在外資匯入、新台幣升值時,你買股票「要跌」,可能也不會太容易。 但投資之神、華倫巴菲特也有句名言,「對我而言、股市根本不存在,它只不過想證明,是否有人做了什麼傻事」。但對台灣股市,眾多的散戶投資人,巴菲特的名言沒有什麼作用,大家都想「以小搏大」,努力在股市裡賺到錢。 但如果你不做理財規畫,就想輕易的在股市致富,真的只能用「命好」來形容,像國際另一個投資大師索羅斯的永福基金,都有可能在一周內賠掉3億美元,將近一半的市值,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,也會因為低利率,損失不少財富,有「正財、偏財」的投資大眾,其實不多。 王鴻薇:很多人都想知道,累積到多少退休金,可以退休?有人認為,500萬、1000萬元就夠了,也有人認為要1億元,兩位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些理財方法? 王進彰:人走了、錢還沒用完,叫遺憾,但錢用完了、還沒走,可能就有些悲哀。累積退休金要靠長期理財行為,時間是個重要因素,方法建議採「定期定額」。大部份投資人不可能隨時買、隨便買就賺到錢,定期定額相對讓你,更有累積財富的機會。 定期定額攢退休金 讓自己的投資本金,在過程中損失相對降低,最好就是先分散資金。 不過,全球市場的投資人都有「home buyer」的習性,也就是本地人投資本地標的的金額,一定會超過50%,但真正的狀況,本地市場的基金或股市,不見得會比國外市場好。建議投資人,此時就可運用資產分散原則,先把資金分配在不同風險的投資工具,再分散在不同的市場。 有一位以研究財務行為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發現,「投資跌掉1元的痛苦,要靠賺到2.1元的快感,才能彌補過來」。所以投資人注意,要讓自己的「投資本金」,在投資過程中的損失相對降低,就是先分散你的資金,例如股市、債市各一半,也許會問,現在放在債市,債券價格不是要跌嗎?但只要市場一回頭,你的參與就是好機會。 工作忙也要做理財 每半年檢視調度,再忙也有管理顧問幫忙,若抓一個8%報酬率,每9年就可累積一個本金。 李回源:大概在4年前,我幫兩個女兒做定期定額投資,過去她們都不太關心這個計畫,但最近我發現兩個女兒看老爸時不太一樣,出現非常「尊敬」的眼神,所以錢用不完留給兒女,我覺得,應該是一種「尊嚴」。 「工作太忙、不做理財」也不對,大家應該每半年一次檢視自己的財富,做一個調度,例如,如果去年是「債7股3」,現在可能要「債5股5」,如果覺得太忙,銀行也有財富管理顧問可以幫忙。 退休金計畫,一定要靠長期投資,對6、7年級生來說,最大的優勢,是「來日方長」,所以不一定要很積極;若抓一個8%的報酬率,靠長時間的投資計畫,每9年你就可以累積一倍的本金,30年下來,你可能累積到「82.3個單位」,若一個單位是20萬元,這筆金額就是1,646萬元,這就是「時間的複利魔術」。 如果年輕人太積極,一頭裁進股市,反而不一定能累積到金錢,但很可惜,現在很多年輕人,不是「日光族」就是「月光族」,賺到錢轉手花光,等於把自己最大的本錢花掉了。建議6、7年級生,想要自立自強,拿到薪水後,至少要有30%的資金留下來做長期投資。 現場觀眾問:投資之後有獲利,為什麼一定要「適時」的獲利了結? 王進彰答:原則上,你的投資應該有一個總計畫,以及其他「配套」計畫,總計畫就是比較全面兼全球的市場分配,其他配套,例如可以參與本地的股市。 建議在一定期間,約半年檢視自己的投資計畫,投資若產生獲利,可以先「了結」資金的1/3,半年後,再賣掉1/3,這樣你還保有約1/2的資金在市場,可以繼續進出,同時市場若不再走多,因為已經做了獲利了結,損失也不會增加。 也許有人會問,獲利了結的錢「要做什麼?」這既然是獲利,最好能夠選擇一個「保本」的工具,例如保險,就可以考慮。 【2004/03/01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/台北報導】
|
一句承諾•一生的朋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