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        
        | 
      
      
         【家庭保險教戰守則】國人死亡險保額 嚴重不足  
          簡單作個調查,「你手中有保險嗎 」,「當然有,還不僅一張」,這是很多消費者的標準答案。再問你「保額多少」,不少人可能就答不出來了。  
          
          利率跌跌不休,連帶地,壽險市場的各式各樣儲蓄險大賣,使得保險最原始的投保動機—「保障」,嚴重被忽略。 
         
          為什麼買保險?打個最通俗比方,「保險就是為了因應被保險人太早身故,所帶來的經濟負擔風險」。 
         
        再看看以下的數字更清楚了。 
         
          壽險公會統計 2001 年臺閩地區死亡人數為127,647人,其中有購買保險的人占69.8%(約89,067人),看官注意,近7成的身故被保險人的家屬平均只拿到520,000元的保險金。  
          
       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國人死亡險保額不足的情況有多嚴重。  
          
          那麼保額究竟要多少才足夠?國寶人壽總經理郭功彰指出,目前平均每一往生者的喪葬費用約40萬元,再加上誦經、儀式等花費,60萬元以上跑不掉。 
         
          以上述近七成的被保險人身故,家屬領到的平均52萬元的保險金,單單支應最起碼的喪葬費用都不夠,更不用留給配偶、年幼子女長期的生活費用了。 
         
        換言之,買了保險,等於還是沒保險。 
         
          今年來,低利率風潮下,壽險市場新推出的各式各樣投資型保單爭相問世,商品連結標的、地區遍及全球各地,有投資又有保障,是許多壽險業務員的常用行銷話術,不少消費者為之動心。 
         
          另外,有如銀行定存般的短年期躉繳型儲蓄險,更招攬一波波定存族,存款到期後,紛紛把錢轉到保險,獲取較高於銀行定存利息的利益。 
         
          追求更高的獲利,自然無可厚非,但是,無論是投資型保單或儲蓄險種,保費都不低,投保前別忘了前提是:「死亡保險額度夠不夠」。 
        
 2002-09-12/民生報 
        記者莊瑞祥/報導     
         回前頁>>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|